山大概况
季羡林

当代国内社会科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是山东大学校友,但这段历史,却鲜为人知,山东大学校史上从来没有人提及。

季羡林先生从6岁起,从临清官庄到达济南,在新育小学、正谊中学、山大附中和济南高中(今济南一中)学习,最后考入清华大学。

1926年,季羡林在正谊中学毕了业,考入新成立的山大附中。附中有两处校舍,一处设在北园白鹤庄,用的是原职业中学校舍。另一处设在老东门外的山水沟,用的是原矿业专门学校的校舍。季羡林在白鹤庄这处高中学习,而且在这里一改初中时爱玩的习惯,开始用功。

当时,山东大学刚刚重建成立。原来的山东大学堂成立于1901年。这一年,在废科举、兴学堂的浪潮中,山东巡抚袁世凯奏陈办理山东大学堂事宜及试办章程,得到清廷照准,同年十月,学部大臣张百熙将办学章程转饬各省参照办理,山东率先在全国办起官立山东大学堂,是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之后在各省兴办最早的官立大学堂。学校设在济南泺源书院内,第一任校长为袁世凯的智囊人物唐绍仪。十月正式开学,招收了300名学生。1904年,搬入杆石桥路北新校舍,改名为山东高等学堂。1911年改称山东高等学校。1912年民国成立,在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到1914年等最后两届学生毕业,山东大学堂裁撤,师生分别转入工业、农业、矿业、商业、法政、医学六个专门学校。

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为顺应潮流,他装扮开明,6月30日下令在济南重建山东大学。山东省教育厅7月30日将省立工业、农业、矿业、商业、医学、法政六个专门学校合并,改建为省立山东大学。山东省第一、第二、第六、第十,四个中学高中部,组建为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山东省督办府委派省教育厅厅长、前清状元王寿彭任校长,8月5日,他到职视事,启钤办公,,山东大学堂重新成立。

校长王寿彭,山东潍县南关人。他幼承祖训,刻苦砥砺,17岁入邑庠,屡试冠军。光绪辛丑(1901)年中举,癸卯(1903)连捷进士,因名字中隐含“寿比彭祖”之意,深得当时大操大办七十寿典的慈禧太后的嘉许,高中头名状元,又入翰林,授修撰,入进士馆,习法政,并被派赴日本考察政治。王寿彭后任湖北提学使,创办两湖优级师范学堂,首创经费预算制度,使办学经费专款专用。1926年9月5日,王寿彭在重新组建的山东大学开学典礼上,发表“读圣贤书, 做圣贤事”的校长训词,学校随即正式上课。

王寿彭思想陈旧保守,主张尊孔读经,以提倡经学为己任,敌视孙中山革命。但他曾在日本和欧洲考察,也接受了一些维新思想,深知文化、教育对于国民的重要性,因而热心教育事业。他任山东大学校长期间,制定了完善的《设学大纲》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他还工书法,时人以得其片纸寸缣为荣。

在王寿彭任校长期间,山东大学每年都举行祭孔仪式,张宗昌身着长袍马褂,亲临参加,他匍匐在地,行叩头大礼,可见山东大学当时尊孔之风之盛。大概也正是因为过于守旧,王寿彭受到校内强烈谴责,当校长一年多乃拂袖而去。

重建的山东大学集中了当时的一些著名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宪五精通经学、古文,有“山东才子”之称,教授如陈舸庭、丛禾生、祁蕴璞等,也都很有名。法学院院长朱正钧,工学院院长汪公旭,农学院院长郭次璋,医学院院长周颂声,也都阵容整齐,人才济济。另外,还有一批从国外留学归来的洋博士张徽五、张东里、王慈伯、于复先、周瑞廷、高汉符、卞东寅、房金奇等,也都名声不小。

附属中学的教师,也可为极一时之选。国文教师王崑玉、英文教师尤桐,史化老师祁蕴璞,伦理老师鞠思敏(正谊中学校长兼)完颜祥卿(一中校长兼),还有教经书的“大清国”(因诨名太响亮,真名被忘记)、前清翰林(不知是不是陈舸庭),两位先生教《书经》、《易经》、《诗经》,上课从来不带课本,四书五经连注都能背诵如流。

有这样一批阵容整齐的好老师,再加上学校用了原职业中学的校舍,周围环境优美如仙境,荷塘四布,垂柳蔽天,是念书再好不过的地方。季羡林到了这所中学,学会了用功,再也不去荷塘钓虾、捉蛤蟆了,他后来回忆说:

我有意识的真正用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是一个很容易受环境支配的人。在小学和初中时,成绩不能算坏,总在班上前几名,但从来没有考过甲等第一。我毫不在意,照样钓鱼、摸虾。到了高中,国文作文无意中受到了王崑玉先生的表扬,英文是全班第一。其他课程考个高分并不难,只要稍稍一背,就能应付裕如。结果我生平第一次考了一个甲等第一,平均分数超过九十五分,是全校唯一的一个学生。当时山大校长兼山东教育厅长前清状元王寿彭,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一个扇面奖给我,这样被别人一指,我的虚荣心就被抬起来了。从此认真注意考试名次,再不掉以轻心。结果两年之内,四次期考,我夺了四个甲等第一,威名大振。

山大附中的国文老师王崑玉,是一位对季羡林影响极大的老师。他是桐城派的古文作家,已经出版了自己的文集。第一篇作文,他出的题目是《读书后》。写作文都要用文言文,而且尽量模仿桐城派的格调。季羡林的作文写好以后,意外的得到王崑玉老师的高度赞扬,批语是“亦简劲,亦畅达”。这对季羡林来说是极大的鼓励,蕴藏已久的求知欲得到强烈的刺激,充分发挥出来。

在国文方面,在王崑玉老师的影响下,他对古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过去被用来读武侠小说的劲头,现在被用到读古文上了。他弄到不少古文的代表作,如韩愈的《韩昌黎集》,柳宗元的《柳河东集》以及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的许多文集,他都开始认真阅读。读《古文观止》的时候,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的《泷冈阡表》、苏轼的前后《赤壁》、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等一类的文字,他都百读不厌,背诵如流,打下了雄厚的古文基础。他开始喜欢抒情散文,而且写了不少散文,因此中学同学给他起过一个绰号,叫做“诗人”。对于古文的不同风格,如《史记》的雄浑,六朝文章的浓艳,陶渊明、王维的朴素,庾肩吾的华丽,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流畅灵动,《红楼梦》的细腻,《儒林外史》的简明,他都注意到无不各擅胜场。从这些名作佳篇中汲取的营养,滋润了他一生的文学创作。

在外文学习方面,他继续学习英文,由于有尚实的英文学社的底子,别的同学都无法与他竞争。这时,他还开始学习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在山东大学附中的第一学期,他考试成绩是甲等第一名,平均分数超过了95分,工书法的山东大学校长王寿彭答应要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扇子面奖励给他。王寿彭的书法是一般人求都求不到的,时人以得片纸寸缣为荣,季羡林一下子得了两件墨宝,当然出乎自己的意料。从此他更加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结果,他在山东大学附中学习期间,两年四个学期都保持了甲等第一名,成了名副其实的“四连冠”。

1928年,“五•三”惨案之后,山东大学无人负责,经费无着,随即停办,教师和学生大部分散去。设在北园的山东大学附中也同时关了门。这一年,季羡林无学可上。

1929年,日军撤出济南,国民党重新进了济南,此时,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按照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把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的决定,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学校迁至青岛。山东大学附中的学生,转入由附中高中部改设而成的山东省立济南高中(今济南一中),季羡林从此转入济南高中学习,一年后毕业,又得两个学期甲等第一名。高中阶段,季羡林在山大附中学习二年,在济南高中学习一年,是名符其实的山东大学校友。季羡林是山东大学校史上值得骄傲的优秀学生。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传真:(86)-531-88565657
查号台:(86)-531-88395114  
值班电话:(86)-531-88364701  
管理员邮箱:webmaster@sdu.edu.cn
旧版回顾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 QQ校园号
  • 关注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