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概况

山东大学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建校以来,山东大学随着社会的变革,曾几度更名、停办、重建、合校、搬迁,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院校。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了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国内外良好的声誉。

undefined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及光绪皇帝的朱批

undefined

山东高等学堂毕业执照(1905年)

undefined

山东大学堂开校教职学员合影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10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周学熙任管理总办(校长)。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方燕年、陈恩焘、萧应椿、陈庆和、周学渊、魏业锐、陈恩畲、李豫同、李联璧、范之杰、黄国恩、丁维椽等先后出任校长。1912年,国民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按章大学堂应予裁撤,至1914年停办。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矿业、医学六个专门学校,校长丁维椽继任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校舍由法政专门学校使用。山东大学堂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59人。其中徐镜心、张伯言等人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

1906年,在济南皇华馆设立法政学堂;1907年,再设法律学堂,时称第一、第二法政学堂;1913年,合并为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07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吴廷斌又在济南东关全福庄设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以南郊千佛山、马鞍山北麓五千亩土地作为学堂的林场;1913年,易名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留日学生叶春墀请准在济南南关设立商业学校,随后定名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1912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业学堂和济南工业学堂合并,后又并入山东第一中学,于第二年在一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15年,山东省设医学讲习所;1916年,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学校,校址在济南北园白鹤庄; 1920年,正式命名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1920年,又将矿业传习所扩建为山东公立矿业专门学校,校址设在济南东关。上述六个专门学校课程均为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师多为欧美和日本留学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医学四年,十余年共毕业学生4000余人。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这六所专门学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undefined

1926年省立山东大学校门

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下令将山东公立六个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由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清末状元王寿彭任校长。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哲学、国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机织、应用化学、采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13个系,并设有附属中学。校设评议会,院设教务会,系设教授会,定期研究教学、人事、经费等问题。大学部有教师320人,除专业课外,并开设选修课,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1928年,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在动乱中,学校经费无着,随即停办。

undefined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校门

1924年8月,私立青岛大学正式创立,高恩洪任校长。设工科和商科,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考试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学生除本国外还有南洋华侨和朝鲜学生。革命活动家罗荣桓、彭明晶等系该校学生。校董事会聘请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人为名誉董事。选用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俾斯麦兵营作校址。1925年,直奉战争再起,直系军阀失败。高恩洪下野,学校濒于倒闭。校董会公推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停办,学生按大学结业处理。

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是随后创办的国立青岛大学的前身,在山东大学历史上占有重要篇章。

1928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由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畸、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取得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同意。1929年6月, 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

1930年4月,国民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0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学校初设文、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等八个系。1932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不久,又将文、理两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学校设校务会议,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各学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组成,负责议决一切重大事项。校长杨振声思想进步,富有远见,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文、梁实秋、闻宥、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著名学者均在校任教。学校发展较快,声誉日隆,国立青岛大学由此崭露头角。

1932年,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赵畸)接任校长。赵太侔原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师资阵容更为整齐。同时撙节行政费用,添购图书、仪器,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改善了办学条件。这时期由于外部环境相对稳定,校内人才荟萃,名流云集,师生勤奋教学、成就蜚然,成为学界仰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国立山东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学校先后创办有学术刊物《科学丛刊》、《文史丛刊》、《励学》、《刁斗》等。

undefined

国立山东大学校门

undefined

《科学丛刊》、《文史丛刊》等刊物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1938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师生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学15个系,医学院不设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各学院学生修业年限多为四年,工学院五年,医学院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1946年10月25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燫、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王哲、罗竹风、高剑秋率领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山东大学从此进入新的时期。

1944年,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创办华中建设大学。校址设于苏皖边区的旰眙县新埔,由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兼任校长。设民政、财政、文艺三系和一个高干班。1945年5月4日,正式开学。8月份,首届学生结业,学校迁清江市。1946年初,校长彭康率领部分干部教师和学员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校长由李亚农继任。解放区知名人士贺希明、张劲夫、张茜、夏征农、戴白韬、阿英、孙冶方、范长江、车载、朱维基、黎冰鸿、黄源、陶官云等在校工作和执教。设工、农、文、医、师范、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和预科。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区临沂,创办了山东大学(为了区别国立山东大学,称临沂山东大学),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长。设预科部,招收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彭康,率领该校师生400余人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师资力量得到充实,学校规模有所扩大,设立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四系,转入以专业课程为主的学习。解放区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桥、李仲融、王淑明、孙克定、刘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钺、宋之的等在校执教。

undefined

1951年开学典礼暨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校成功庆祝大会主席团合影

1948年夏,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以原临沂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潍县组建成立华东大学。同年9月4日开学。韦悫任校长,张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长。济南解放后,学校于11月迁入济南。迁济后成立文学、社会科学、教育三个学院和一个研究部。另设附属中学。1949年5月,韦悫调任上海市副市长,彭康接任校长,学校向正规化大学过渡。11月,教育学院划出,后成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交济南市领导,改为实验中学。195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学校调整为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系,转入正规化的业务学习。1950年冬,奉命迁青岛;1951年,在青岛与山东大学合校。华中建设大学、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都是短期训练班式的政治大学,为国家培养了近一万名干部,为革命战争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undefined

50年代青岛山东大学校门

undefined

文史哲创刊号

1951年3月,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命名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校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为副校长,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学、艺术学18个系。其中政治和艺术为两个直属系。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又进入了学术繁荣的新阶段。

1952年夏,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调整出去的院系有:(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上海戏剧学院。(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后为南京艺术学院。(四)工学院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汉测绘学院,后为武汉测绘科学大学。(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调入原山东工学院,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后为山东工业大学。(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九)1954年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即现今的郑州大学。(十)在迁校济南时,留在青岛的系科,独立建院后,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级组织,留有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水产八个系,增设海洋学系,建立文学历史和海洋物理两个研究所,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以文、理为主的综合大学。中文、历史两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还接收朝鲜、越南、苏联等国的留学生,学校的影响扩及国外。1955年,华岗受诬陷去职,稍后童第周调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7月,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出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57年,外文系师生转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外文系撤销。1958年夏,晁哲甫奉调回省,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校长兼校党委书记。

undefined

1960年,毛泽东主席在济南听取山东大学教师讲解运筹学

undefined

1964年,毛泽东主席给山东大学高亨教授的信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后独立为山东海洋学院,即现在的中国海洋大学)。这期间根据科学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于1959年秋恢复了外文系,1960年,重设政治系,建成原子能系和电子系,学校由迁济时的6个系10个专业,增至政治、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原子能(后学生并入复旦大学,该系撤销)、电子10个系。建立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美国文学、中国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论)、磁学、晶体、微生物九个校属研究室。有八个专业接受培养研究生。设有三个专业的业余大学,六个专业的函授班,并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业余和函授生达到4000人。同时,恢复了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学校迁济后,全校九个系分驻两地,校部机关和外文、物理、电子、生物四系仍住原处,称老校;政治、中文、历史、数学、化学五系迁新校舍,称新校。1961年,学校复归教育部领导,学校文科向社会科学领域开拓,理科突出数学、磁学、晶体、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阜师范学院合并,时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至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1973年,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恢复山东大学原建制。1974年初,山东大学恢复原建制。

undefined

2000年7月22日,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成立大会

1978年,孙汉卿任校党委书记,吴富恒任校长。1984年,邓从豪任校长。经教育部批准,1984年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威海,设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1986年,徐豫龙任校党委书记。1987年,潘承洞任校长。1988年,陈之安任校党委书记。1996年,曾繁仁任校党委书记。1998年,张乐岭任校党委书记,曾繁仁任校长。

2000年7月,由原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注1)、原山东工业大学(注2)合并组建新的山东大学。朱正昌任校党委书记,展涛任校长。2002年8月,邵桂芳任校党委书记。2005年2月,朱正昌任校党委书记。2008年11月,徐显明任校长。2011年10月,李守信任校党委书记。2013年10月,张荣任校长。

1:原山东医科大学简介

2:原山东工业大学简介

 

联系我们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传真:(86)-531-88565657
查号台:(86)-531-88395114    
值班电话:(86)-531-88364701    
旧版回顾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 QQ校园号
  • 关注抖音